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者:吉顺权发布时间:2023-02-24浏览次数:20

2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尊师楼314会议室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暨融城思政教学改革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强奎及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备课,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李宏刚教授主持。

唐强奎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备课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体现,是灵活运用教育部课件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实行动,也是新教师提升授课能力的具体呈现。思政课要坚持“内容为王”,思政课教师要聚焦主题意涵,吃透教材;结合相关章节内容,充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教材,融入贴近学生的典型案例;彰显融城思政品牌,融入苏州域内丰富思政元素。他希望全体备课老师通过备课活动,充分研讨,集智评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苏州具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贯穿到思政课的相关章节,把实践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实效。

专题分享环节,李宏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思考”为题,围绕“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作了专题分享。他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确保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的时代需要。要融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发展成就,增强青年学生的发展自信;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和领航,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并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发展前景,以伟大使命激励青年学生敢于担当,不负韶华。在融入的方式方法上,首先要整体性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原文内涵,体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关注人、关心人的情感特征,把握好两者的契合点,同时要做到三个相融合,即讲理论和讲故事相融合,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相融合,聚焦内容主旨和呈现方式多元多样相融合。

重点分享环节,吉顺权、祁素萍、卢钰、宋丹四位老师分别围绕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的重难点以及思政课的数字化教学改革做了重点分享讲解。针对绪论部分如何导入、思政课更注重思想和价值引领;人生观部分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的本质、双重价值的意涵;如何在国际共运史的历史视域中阐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指导教育等教学的重难点,作了深入浅出、生动丰富的分享展示。随后,参与备课活动的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要更加注重典型案例的融入、理论深度的拓展、融城品牌的深化以及教学方式的启发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本次备课活动,参会老师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规范了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备课、说课、评课的整体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