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苏州实践”研讨会暨当代苏州研究院揭牌仪式

发布者:吉顺权发布时间:2022-12-12浏览次数:42

1210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精神,总结苏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深入研究苏州改革开放史,由苏州城市学院主办、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正智库共同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苏州实践”研讨会暨当代苏州研究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明国、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朱江,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线上线下与会,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芮国强,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小勇,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仲宏,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处负责人朱跃,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张海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及教师出席会议。开幕式由苏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主持。

开幕式上,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芮国强首先致辞,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代苏州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及研究方向。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突破,但也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等待我们去回答。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文化大市、开放大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苏州都有着更为集中的体现,非常值得研究和宣传。他期待当代苏州研究院在相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之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宣传,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正智库建设,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明国代表苏州市社科届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回首过去,苏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经验,展望未来,苏州更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苏州城市学院当代苏州研究院的成立,高度契合了深入观察、研究苏州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时代诉求。期待当代苏州研究院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实践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走深、走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丰富的典型市域实践支撑。

随后,王明国和芮国强共同为当代苏州研究院揭牌。

周玉玲宣读兼职教授名单,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正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奇生,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UT Austin)历史系教授李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新中国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建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玉贵等八位著名专家作为首批聘任的兼职教授加盟苏州城市学院。

毛小勇为兼职教授代表方世南先生颁发聘书。

张生院长代表兼职教授发言,他介绍了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的成立背景、研究方向、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愿意与当代苏州研究院展开全面合作并尽快推进共同研究,并已经制作了“新中国史研究院研习基地”匾牌,希望双方以共同研究苏州为纽带,绘织两校、两院之间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本次研讨会分三场进行,第一场由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士华主持。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章百家,李正华研究员,王奇生教授,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学系教授黄道炫作了各具特色的报告。章百家以“改革开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分析了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史两类研究及其关系,重点分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的基本进程,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特殊性、起步与现状、重点难点及其广阔前景,强调研究要坚持高标准,应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视角、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正确处理方面加强研究。李正华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他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成立30周的贺信,回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推进过程,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指出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领域不断成熟,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显著提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王奇生讨论了“当代苏州研究的历史学视野与方法”,分享了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指出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应放在国际共运史的大视野中审视,新中国的成功建立、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是国际共运史上两大成功范例,具有世界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应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大格局中研究苏州改革开放史,希望当代苏州研究院站在百年大计的宽广视野,深化调查研究,重视史料收集和整理,建设最丰富、最完备的数据资料馆,使之成为全世界研究苏州最权威的中心和高地。黄道炫报告的题目是“加强改革开放社会史的研究”,他结合“广东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并通过模式间对比,阐述了改革开放激发社会个体创造力的社会性过程及其规律。

第二场由张海洋主持。方世南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苏州共同富裕之路”,他回溯了苏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历程,解析了苏州推动共同富裕的辩证逻辑,阐释了苏州推动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价值。魏众研究员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探索的历史渊源”,分析了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长期探索、安徽从责任田到大包干、深圳从小额边贸到建立特区、苏州从立足传统到借鉴海外等典型个案,全面梳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并深入阐述了其当代启示。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萧冬连研究员提出“应该重视改革开放史的区域研究”,他解读了改革开放史区域研究的特殊意义、独特价值和有利条件,论述了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四个维度,提出研究苏州改革开放史要确立贯通思维,立足区域、关注全局,希望当代苏州研究院做好史料收集工作,加强苏州改革开放政策、重要人物与事件的专题和个案研究。

第三场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研究》主编、编审高远戎主持。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朱江主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沈传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武鹏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朱江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实践”,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苏州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图景的生动实践及其经验,从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突破、全球高端资源集聚、民生福祉四个维度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答卷。沈传宝报告的题目是“在改革开放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他从四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路径,深入阐释了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武鹏探讨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国际比较及其对苏州的启示”,梳理了共同富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当代苏州发展的启示,提出苏州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共富的物质基础,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兼顾需要与可能,切实有效地为全国的共同富裕贡献苏州力量。

闭幕式上,高士华总结说本次会议意蕴深厚、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激发了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苏州实践的诸多学术思考与理论探讨。他表示,12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并在信中强调要“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当代苏州研究院以国史研究为己任,它的成立恰逢其时,高度契合了党中央的期望。当代苏州研究院将聚焦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的苏州改革开放生动实践,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答卷及其宝贵经验。他期待全国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多指导、相关兄弟院所给予更多支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力推动当代苏州研究院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光明日报社理论部史学版主编户华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主任耿显家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程参与了研讨会学习,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专家们从经济、历史、政治、文化、哲学等维度探讨了苏州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路径,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深受启发”,杨晶教授表示,成立当代苏州研究院,对于打造本校学术品牌、树立新时代研究特色具有重大意义。钱厚诚副教授认为本次会议层次高、氛围浓、收获大,会议围绕当代苏州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建设路径以及相关研究主题,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实践”“共同富裕”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激发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重新认识改革开放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打开了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新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唐强奎老师表示,此次研讨会是打开当代苏州研究视野、视角的一次学术盛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正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