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21年11月,是学校转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二级学院。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格对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立足“五个坚持”,遵循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创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精心打造“融城思政”品牌,全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坚持引育并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示范引领、价值引领,提升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积极组织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激发教师崇德修身、笃实敬业、善学乐教的内生动力,着力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2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苏州市姑苏宣传文化特聘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思政课程创新。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编写《青春里的苏州记忆》思政实践教学教材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案例,开设《苏州“三大法宝”生动实践》《读懂苏州》等融城思政课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群建设;推进数字化思政课程改革,搭建“大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打造苏州“三大法宝”生动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推进大学生“融城融媒”思政微课和“苏城行走的思政课:百名学子讲百点”建设,聚焦范仲淹“忧乐精神”推进苏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亲和力,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思政力量。
坚持顶天立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学院坚持高水准谋划,同时紧贴苏州发展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阵地建设。学院依托当代苏州研究院,与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高级别刊物共建,合作主办“中国式现代化与苏州实践”等多场高水平学术性会议,共同开展科研育人工作。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得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建院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立项国家社科基金、省哲社基金、省高校哲社规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
坚持校地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的理念,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宣传和社会服务。学院与苏州市东吴职业培训学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学院10名教师参与苏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活动,4名教师被聘为苏州市虎丘区政协智库研究员,多篇资政报告获得市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