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暨“融城思政”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会在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14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苏州、镇江的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近20人参加了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强奎致辞,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督导室专家蔡巧英出席会议。活动由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督导室、苏州石湖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联合举办,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宏刚主持备课会。
唐强奎致辞强调,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汇聚一起联合备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相关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苏省相关政策要求的务实举措,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指出,要通过备课会探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运用“大思政”资源讲好思政课的规律及方式方法创新,深学深挖深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思深研深究大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切实推进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集智推动研究性、沉浸式、体验型的学习引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打造知信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和不同学段的思政金课。
专题讲授阶段,李宏刚围绕“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内涵要旨及推进理路”作了讲解。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重大系统工程,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时代新人的培养。要从德智体美劳五育贯通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坚持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一体化育人发展体系。不同的学段都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遵循“大思政”教育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整体性提升机理和规律的深入探究,把讲故事、讲知识、讲道理有机衔接、融会贯通,把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虚拟教学有机统一,用好“社会大课堂”资源,真正实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集智分享阶段,来自苏州、镇江的十余位老师作了展示分享和交流。首先,苏州城市学院宋丹、卢钰两位老师分别围绕“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两章的重难点和辨析思考题进行了展示分享,融入了苏州现代化新实践的生动案例,突出了大学思政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使命担当的大纲要求。随后,苏州市吴中区首届名师蔡巧英道法工作室领衔人蔡巧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课例展示和分享,重点突出,案例鲜活,升华精准,凸显了小学思政课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大纲要求。接着,苏州石湖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的袁汝云、杜悦、汪方颖、吴欣悦、王勇、郭雨婷等老师作了分享,谈体会,论教法,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话语生动,呈现了中学思政课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大纲要求。此外,苏州城市学院祁素萍、王一、沈耀、吉顺权、邵杰等老师也作了分享与交流。
研讨交流阶段,参会老师热烈讨论交流,一致表示此次备课会务实、高效,老师们收获满满,也希望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老师互相走进课堂,深化交流,共享资源,互促发展。
总结阶段,唐强奎认为本次备课会体现了贯彻落实政策的及时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差异性和打造“大思政课”的创新性,展现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担当。李宏刚认为本次备课会形式好、内容好、效果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中学、小学思政课的“同课异构”教研交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